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编号 zgly00015737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作者 唐敏  赵西宁  高晓东  张超  吴普特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3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2.7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土壤水分  蓄水特征  垂直变化  灰色关联分析 

文摘内容 土壤水分是制约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对该地区植被恢复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采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对黄土高原园则沟流域坡耕地、梯田、枣园和草地生长季内(5—10月)0~1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探讨这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水常态年和干旱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蓄水特征及垂直分布均存在差异.在2015年干旱年,梯田表现出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0~60 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2.6%、4.2%、1.8%(P<0.05),0~160 cm土层储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枣园和草地高43.90、32.08、18.69 mm.在2014年常态年,枣园0~60 cm土层生长季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坡耕地、梯田和草地低2.9%、3.8%、4.5%(P<0.05);在干旱年,0~160 cm土层有效水储量仅占土壤总储水量的35.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均是表层(0~20 cm)与中层(20~100 cm)土壤水分的灰色关联度较大,且土壤水分变化态势的相似程度表现为梯田>草地>坡耕地>枣园.对于试验区内的坡耕地,可考虑改造为梯田,以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生态农业建设;而针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园土壤缺水严重的现象,需采取适当水分管理措施以降低枣树自身耗水和其他无效耗水,实现枣园可持续发展.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