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5940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三峡库区9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其在植被恢复中的意义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31(4)
页码 906-913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92.99
关键词 消涨带 三峡 植被恢复 种子萌发 水淹
文摘内容 三峡大坝蓄水后形成的库区消涨带面临植被消亡、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适用于库区消涨带植被恢复的植物,将9种1年生植物种子放置在库区消涨带不同海拔进行水淹(W 165-8 m,121 d;W 155-18 m,230 d;W 147-26 m,271 d),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萌发,研究在消涨带淹水胁迫下这些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1)除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种子在各条件下萌发率都较低外,不同水淹条件对萌发率影响不同: 与新鲜种子相比,W 165水淹后,旱稗(Echinochloa hispidula)和婆婆针(Bidens bipinnata)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其余种子萌发率均显著下降;W 155水淹后,所有种子的萌发率都显著下降且只有鱧肠(Eclipta prostrate)、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3个物种有萌发,萌发率分别为11.0%、7.3%和2.7%;W 147水淹后,旱稗和婆婆针种子萌发率显著上升,鱧肠种子无显著差异,其余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2)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种子比其它物种更耐水淹。W 165水淹后,鱧肠、黄花蒿、婆婆针、旱稗种子萌发率分别为44.7%、42%、20.7%和4.3%,W 147水淹后分别为76.3%、23%、15%和26.3%,高于其他物种。(3)水淹后种子萌发时间格局也受到影响,大部分种子起始萌发时间推迟、萌发速度变慢。鱧肠、黄花蒿、婆婆针和旱稗的种子对三峡库区消涨带的水淹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根据它们对水淹条件适应能力的差异在消涨带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