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



编号 zgly000047946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

作者 陈云峰  孙殿义  陆根法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6,26(8)

页码 2587-2593

年份 2006 

分类号 X171 

关键词 突变级数法  生态适宜度评价 

文摘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003)已将生态适宜度评价列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并明确提出了三级指标集成的框架要求, 但并未推荐具体的技术方法。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实际中, 出现了多种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技术, 如排列成比较技术、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却普遍存在着权重分配过程中的主观性问题。而对于生态适宜度评价这类多指标集成的问题, 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 只有减少权重赋值的主观性才能体现评价结论的科学性。鉴于此, 推荐了一种新型的生态适宜度评价方法——突变级数法。通过镇江新区环评的具体案例分析, 突变级数法表现出在生态适宜度评价方面较好的适用性。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对前述3种方法的数理分析对比, 突变级数法表现出主营以下两方面的比较优势: 首先该法不使用权重, 只需按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很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 同时, 作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技术方法, 突变级数法不仅可以对各地块是否适合其利用类型做出评价, 还可以运用模型计算出各个地块生态适宜度的具体数值, 对不同地块的生态适宜性程度进行定量的对比。诚然, 应该客观地指出, 在按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过程、以及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过程中, 突变级数法仍然不能完全避免人为主观性, 这也需要今后继续探索整合其他技术方法。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