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赤桉林群落结构



编号 zgly000034005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赤桉林群落结构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王克勤  郭逢春  贺庭荣  王建文  李金洪 

作者单位 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母体文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卷期 2004,2(4)

页码 37-41,47

年份 2004 

分类号 S792.39  Q948 

关键词 赤桉  林分密度  群落稳定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  群落结构  林下植被  干热河谷地区  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  演替 

文摘内容 为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从反映群落稳定性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长量和生物量等常用指标分析,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人工赤桉(Ewcalyptus camaldulensis)林密度普遍偏高, 结构比较简单, 群落稳定性较差。3种密度的赤桉林群落, 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 林下植被层的群落分异性越大, 林分中主要分布优势种(乔木为赤桉, 林下植物为扭黄茅), 其他种群的数量极少, 林下植被层的结构比较简单, 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 物种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等4个指标不断减小, 群落物种多样性在不断降低, 结构合理性越差; 群落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基本随赤桉林的密度增加而减小, 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生物量是其他2种高密度林分生物量的2倍以上。各林分林木生长缓慢, 即使密度最小的林分F1的年平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 分别只有0.72cm和0.78m。为了增加干热河谷地区人工乔木林群落的稳定性, 使其逐步实现正向演替, 发挥其应有的生态防护功能, 应该考虑降低乔木层群落密度。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