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1252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I)——^137Cs分布特征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中国沙漠
年卷期 2003,23(3)
页码 268-274
年份 2003
分类号 P941.73 P512.1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共和盆地 土地沙漠化 放射性核素 泥沙沉积 铯同位素 青海共和盆地
文摘内容 土壤风蚀作为土地沙漠化的首要环节, 对其准确测定和评估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放射性核素^137Cs作为人类核试验的产物, 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成为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一种良好的示踪源。^137Cs法在水蚀研究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而在风蚀研究中的应用却相对不足, 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作者选择青海共和盆地作为研究区, 探讨^137Cs法在土壤风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共和盆地不同类型土壤副面的^137Cs取样分析, 基本查清了区域^137Cs分布的若干特性, 测定出不同类型土地^137Cs活度的排序为: 林地>干湖盆>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流动沙丘>风蚀地>,^137Cs总量的排序为: 干湖盆>林地>流动沙丘>高寒草原>旱作农田>干草原>固定沙丘>荒漠草原>风蚀地。并分析了一些典型副面的^137Cs深度分布及其机制, 将^137Cs深度剖面划分为正常剖面、沉积副面、侵蚀剖面和人为扰动剖面4种型式。沙丘砂由于遭受反复吹失和沉积, 其^137Cs含量逐渐减小, 趋于微量的均匀化; 而高寒草原的^137Cs含量在区域上也较为均匀, 在深度分布上, 接近负指数分布曲线保存了相对完好的^137Cs初始沉积剖面, 是理想的^137Cs背景值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