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广州南沙十四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编号 zgly000163037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广州南沙十四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作者 颜露露  蔡立哲  陈昕韡  李国强  李文君  曾佳丽  饶义勇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大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6年07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群  生境  潮间带  十四涌 

文摘内容 大型底栖动物根据食性可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anktophagous,Pl)、植食者(phytophagous,Ph)、肉食者(carnivorous,C)、杂食者(omnivorous,O)和碎屑食者(detritivorous,D)五个功能群。本文根据2007–2008年度和2013–2014年度在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2种生境调查获得的各4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分析了广州南沙十四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生境差异、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2007–2008年度采集到26种大型底栖动物,低于2013–2014年度的36种。无论是2007–2008年度还是2013–2014年度,茳芏、海桑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均以植食者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碎屑食者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低。生境比较得出,茳芏生境大型底栖动物浮游生物食者(Pl)的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高于海桑生境。年度比较得出,在茳芏和海桑生境,2013–2014年度浮游生物食者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2007–2008年度,这是因为2013–2014年度采集到红树蚬(Gelonia coaxans)和彩虹明樱蛤(Morerlla iridescens)等,而2007–2008年度没有采集到。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