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7905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贺兰山牦牛冬春季的生境选择
学科分类
220.1010;森林气象学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2,32(6)
页码
1762-1772
年份
2012
分类号
Q959.838
关键词
牦牛(Bosgrunniens)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冬季
春季
贺兰山
文摘内容
在2009年12月-2010年1月和2010年4-5月, 采用样线法结合直接观察法对贺兰山牦牛的冬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牦牛冬季对11种生境因子有选择性, 偏爱山地针叶林带, 海拔小于2000m, 优势乔木为灰榆, 坡度小于10°, 下坡位, 距水源距离大于1200m, 人为干扰距离2000-4000m, 隐蔽级大于70%; 春季牦牛对13种利用生境生态因子有选择性, 偏爱于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海拔大于3000in, 乔木密度小于1株, 乔木高度小于3m, 乔木距离大于3m, 灌木密度大于40株, 灌木距离小于1m, 植被盖度大于70%, 上坡位, 距水源的距离小于800m, 人为干扰距离大于4000m, 隐蔽级大于70%。冬春季牦牛在海拔、植被类型、地形特征、优势乔木、灌木种类、坡位、坡向、人为干扰距离、距水源距离上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冬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21.100%,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乔木距离、优势乔木、乔木高度和乔木密度; 春季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是31.247%, 其中绝对值较大的相关系数是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和灌木密度。与其他分布地区的牦牛相比, 贺兰山地区的牦牛能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