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编号 zgly000168956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蚕豆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作者 杜成章  龙珏臣  龚万灼  朱振东  宗绪晓  张继君 

作者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母体文献 植物保护 

年卷期 2019年06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436.43 

关键词 蚕豆  赤斑病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抗性遗传 

文摘内容 赤斑病是世界蚕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豆安全生产。为明确蚕豆赤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用赤斑病抗性较好的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分别与高感赤斑病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4号’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2个组合6世代(P1、P2、F1、F2、BCP1、BCP2)的赤斑病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对赤斑病的抗性最适合遗传模型为E-0(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两对赤斑病抗性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在2个组合中分别为-40.43、2.16和-36.31、-3.86,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5.22、-15.72和-5.98、-6.48。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在BCP1、BCP2、F2中分别是19.05%、51.99%、70.90%和19.29%、52.13%、77.3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19.9%和0、0、21.06%。本试验条件下,蚕豆品种‘通蚕鲜8号’、‘启豆2号’对赤斑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同时受多基因修饰作用,环境对其抗性影响较小。感病亲本对后代抗病性的负向影响较大,在育种实践中需适当提高感病亲本的抗病性,以提高后代的抗性水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