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64976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干旱胁迫下胡杨实生幼苗氮素吸收分配与利用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特殊环境物种保护与调控生物学实验室干旱区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20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792.11
关键词
胡杨实生幼苗
15N示踪技术
分配率
利用率
文摘内容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种,水分和氮素是限制胡杨幼苗的存活及早期生长的主要因子。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水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胡杨幼苗不同生长阶段氮素的吸收分配利用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氮素对胡杨实生苗早期形态建成的作用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以期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实验以一年生胡杨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内盆栽实验,设置4个干旱处理(D1、D2、D3、D4,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25%、40%—45%、60%—65%、80%—85%)和3种氮素水平(N0、N1、N2:0、3、6 g/盆)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指标和各部分的Ndff、分配率及利用率。结果表明:胡杨幼苗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65%(D3)、氮素添加量3 g/盆(N1)时,其生长表现为最佳状态;干旱胁迫下,不同氮素添加量对胡杨幼苗各部分的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N2低于N1;随干旱胁迫减弱(D3、D4),植株在生长早期(25 d)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地上部分转运,生长后期(75 d)植株Ndff最高,其中以根系中Ndff最高;不同生长期幼苗各部分的15N分配存在显著差异,根系15N分配率较高,但不同氮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生长期的推移,植株对15NH415NO3的利用率表现为粗根最大,各处理中D3N1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轻度干旱胁迫下添加适量的氮素能够增强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优化水资源获取以维持生存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