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紫色丘陵区微地形条件下耕作土壤发生特征



编号 zgly000163474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紫色丘陵区微地形条件下耕作土壤发生特征

作者 唐嘉鸿  杜静  钟守琴  魏朝富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母体文献 土壤通报 

年卷期 2018年02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1 

关键词 紫色丘陵区  微地形  传统耕作  发生特征 

文摘内容 传统耕作下的土壤受到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作用共同影响,土壤发生的方向和速度都可能发生改变。以传统耕作下紫色砂泥岩发育的土壤为对象,与自然条件下紫色砂泥岩发育的土壤进行对比,从土壤剖面形态、物理以及化学特征,探讨丘陵区微地形条件下紫色土的发生特征。结果表明:在传统耕作条件下,浅丘坡顶土壤土体厚度为1540 cm,坡腰为22100 cm,坡脚均超过100 cm;坡顶到坡脚旱地土壤表层的黏、粉粒平均含量分别为13.54%、23.75%、15.15%和24.41%、23.78%、29.90%,坡腰处表层土壤黏粒/粉粒比值最大;土壤pH值随坡顶、坡腰到坡脚呈减小趋势,坡顶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和CEC均显著(P<0.05)低于自然土壤;坡顶土壤表层出现Na的淋失,坡腰旱地表层和坡脚水改旱表层出现明显Mg的淋失,Si/Al和Si/R2O3值随地形从高到低逐渐减小,坡顶土壤表层CIA最大达到86.2,CIW最大达75.6,处于较强烈的化学风化程度。因此,在地形和人为耕作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紫色土土壤颗粒细化、元素淋失及表层化学风化增强,微地形是影响紫色土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