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7个桉树杂交亲本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的研究



编号 zgly000030427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7个桉树杂交亲本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的研究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甘四明  施季森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03,39(2)

页码 162-167

年份 2003 

分类号 S792.390.1 

关键词 杂交亲本  RAPD  多态性  杂合性  桉树 

文摘内容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桉树杂交亲本的RAPD位点多态性和杂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材料包括不同起源的3个尾叶桉母本和4个细叶桉父本及其杂交产生的5个全同胞家系, 每家系10株子代。RAPD为显性标记, 其检测一个杂交群体中分离位点的概率可以用分离位点至少在一个个体中出现的概率来表示, 即1-(1/2)^n-1(Aα×αα或αα×An)或1-(3/4)^n-1(Aa×Aa)(n为群体内个体数), 则利用10个个体的杂交群体, 其概率分别为99.8%和92.5%。检测的有效性较高。各样品RAPD扩增结果统计中, 以1代表一条谱带出现, 以0代表不出现, 9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58条谱带, 亲本间呈多态性的谱带42条。占72.4%, 多态性较高。利用亲本的RAPD数据矩阵, 计算了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根据亲本出现的谱带在子代中是否分离判合位点, 从而统计出不同亲本的杂合位点数。以亲本的杂合位点数占其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亲本的杂合性, 检测各亲本的杂合性水平, 7个亲本的杂合性平均为28.0%, 杂合性较高。但不同亲本的杂合性有差异。介于16.2%和39.5%之间。并且, 同一无性系在不同的家系中检测到的杂合位点数和计算的杂合性有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RAPD为显性标记技术, 不能有效探测样品本身的杂合位点。因此当另一亲本在该位点上基因型为AA时, 则亲本的基因型即使为Aa, 及代在该位点上的RAPD谱带也没有分离; 二是10个个体的群体偏小, 有些实际分离的位点需要更大的群体才能检测到(尤其是偏分离的位点), 林木中, 常用F1谱系和显性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相应的作图策略为拟测交策略(Pseudo-testcross strategy), 即可用于图谱构建的标记为只出现于一个亲本, 而在子代中按1: 1分离的标记, 类似于测交的分离方式, 因此, 亲本的较高杂合性表明其杂交时有大量的拟测交位点出现, 这种位点在子代中的分离可以用显性标记有效检测。所以, 本研究中亲本杂合性均较高的家系可以用作遗传图谱构建的材料(合适大小的群体, 如100个如上的子代), 这对增加图谱的标记数量和提高作图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