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径流泥沙效应



编号 zgly000157727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区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径流泥沙效应

作者 宋江平  李忠武  刘春  王丹阳  陈佳  彭浩  肖海兵  郭俊军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157 

关键词 治理模式  径流  泥沙  径流小区  降雨 

文摘内容 探明径流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径流泥沙效应,对于大尺度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试验探究了湘北红壤低山丘陵地带3种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S1模式:坡改梯+经果林,S2模式:等高沟垄+农作物,S3模式:平整撂荒坡面+草本)径流泥沙效应。结果表明:3种治理模式在次降雨诱导下平均径流量为S3(1.84m~3)>S1(1.03m~3)>S2(0.78m~3),平均泥沙流失量为S3(1.191t/hm~2)>S1(0.411t/hm~2)>S2(0.311t/hm~2);3种治理模式在A、B、C雨型诱导下(K-均值聚类)累积径流量均为S3(33.19,15.25,14.13 m~3)>S1(19.40,9.06,6.48 m~3)>S2(16.60,5.89,4.15m~3),累积泥沙流失量也表现出了相同规律,即S3(14.474,10.863,15.153t/hm~2>S1(7.521,2.695,3.766t/hm~2)>S2(6.149,1.685,2.741t/hm~2);不同治理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特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3,0.920,0.677,其中,S1、S2和S3模式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线性回归斜率(k)分别为0.356,0.420,0.493,表明S3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的响应最明显,S2模式次之,S1模式泥沙流失对径流响应程度较小。因此,3种典型模式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效果。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