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蓼科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晶体形态及其正烷烃分布特征



编号 zgly00014598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蓼科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晶体形态及其正烷烃分布特征

作者 郭娜  高建花  刘明秀  孙正圆  李智燕  郭彦军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母体文献 草地学报 

年卷期 2013年06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Q944.55 

关键词 蓼科  表皮蜡质  正烷烃相对含量  蜡质晶体形态 

文摘内容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蓼科(Polygonaceae)4属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叶表皮的蜡质晶体形态,旨在为植物化学分类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也为合理开发利用蓼科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蓼科植物叶表皮蜡质中正烷烃的含量和相对含量均存在种间差异,且奇数烷烃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偶数烷烃,其中C29和C31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C33,碳链C33的烷烃的相对含量较低。长链烷烃的碳优势指数(CPIs)在1.17.1之间,短链烷烃CPIs在0.63.1之间。植物叶表均覆盖一层蜡质薄膜,弥漫性分布于叶表。蜡质薄膜之上散布蜡质晶体,其中丛枝蓼(Polygonum posumbu)、头花蓼(P.capitatum)、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和火炭母(P.chinense)的蜡质晶体主要呈颗粒状,何首乌(Fallopia multi florum)呈杆状,水蓼(P.hydropiper)和金养麦(Fagopyrum dibotrys)呈片状。蓼科4属7种植物经聚类后可分为2大类:Ⅰ类仅包括以C19和C21为主要烷烃的丛枝蓼,Ⅱ类包括以C29,C31或C33为主要烷烃的其他6种植物。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