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34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西亚高山天然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
胡宗达
刘世荣
刘兴良
胡璟
罗明霞
李亚非
石松林
吴德勇
肖玖金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41(12)
页码
4900-4912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比
微生物熵
化学计量不平衡性
自然恢复演替
文摘内容
开展不同恢复演替阶段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的研究,可为有效和持续管理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提供科学依据。以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20世纪60、70、80年代3种采伐迹地经自然恢复演替形成的次生林(SF60、SF70和SF80)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林(PF)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C_(soil))、全氮(N_(soil))、全磷(P_(soil))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C_(mic))、氮(N_(mic))、磷(P_(mic))含量随自然恢复演替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它们的化学计量比与微生物熵(qMB)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演替年限的增加,C_(soil)和N_(mic)含量显著降低,N_(soil)和P_(soil)及C_(mic)和P_(mic)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显著变化趋势,且3种次生林的表层土壤碳、氮、磷及其微生物生物量的含量均低于PF。(2)次生林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熵C(qMBC)和P(qMBP)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微生物熵N(qMBN)存在显著影响。(3)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_(imb)∶N_(imb)随自然恢复演替进程呈先降后升的显著变化趋势,C_(imb)∶P_(imb)呈不显著的降低趋势,N_(imb)∶P_(imb)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冗余分析显示,N_(imb)∶P_(imb)和C_(mic)∶N_(mic)是影响qMB变化的主导因子,其中N_(imb)∶P_(imb)解释了qMB变化的62.6%,说明土壤氮磷及其活性组分(N_(mic)和P_(mic))含量变化可能会影响到qMB变化。综上可知,次生林近60年的自然恢复演替引起了土壤碳氮磷含量的显著变化;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主要受到氮磷的协同影响,且SF60土壤质量状况较差,为此,对SF60林分可适当增加氮素供给以促进其林木生长,进而提升土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