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林恢复土壤可溶性碳氮组分动态与三维荧光特征分析



编号 zgly00017327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水土保持林恢复土壤可溶性碳氮组分动态与三维荧光特征分析

作者 曹佳锐  龚可杨  别宇静  吴冠宇  毕郑文  拓卫卫  王健  佟小刚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1,(19)

页码 10

年份 2021 

分类号 S714 

关键词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平行因子分析  水土保持林  黄土丘陵区 

文摘内容 为探究水土保持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可溶性碳氮含量变化及其有机组成特性,揭示水保林土壤固存可溶性有机质的效应及机制。选取了黄土丘陵区恢复12—45a的人工柠条、刺槐林以及撂荒地,分析了土壤可溶性碳氮含量及其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与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恢复年限的增加,三种植被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氮(DON)、无机氮(DIN)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并且相同恢复年限下DOC、DON、DIN含量总体表现为撂荒<柠条<刺槐;但柠条和刺槐林土壤DOC:DON及二者占总有机碳、全氮比例并未持续增加,到恢复45a时DOC占总有机碳比例以及DOC:DON均以撂荒地最高,刺槐林最低,DON占全氮比例则表现相反。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得出所有样地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主要有大分子腐殖物质(C1)、低分子量类富里酸(C2)、类色氨酸(C3)及农业措施输入的腐殖物质(C4)4个组分,并且以C1组分占比最大,平均达37.4%。随恢复年限增加,三种植被土壤DOM中C3组分占比升高,C2和C4组分占比降低,C1组分占比在柠条和刺槐林中升高,在撂荒地中则降低。不同植被土壤可溶性有机质荧光指数(FI)、新鲜度指数(β:α)及自生源指数(BIX)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63、0.58、0.59;不同恢复年限撂荒地腐殖化指数(HIX)没有差异,但柠条和刺槐林显著高于撂荒且随恢复年限增加先增大后稳定。综上,水保林持续恢复可以显著提升土壤可溶性碳氮含量,也使土壤可溶有机质组成趋向复杂和相对稳定,利于累积固持,特别以刺槐林效应最明显。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