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6016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芦苇湿地甲烷排放机理及排放通量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生态地理过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院
母体文献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年卷期 2008,24(1)
页码 20-25
年份 2008
分类号 S941.78
关键词 芦苇 沼泽湿地 对流传输 甲烷排放
文摘内容 芦苇(Phragnutes australls)是河口、河岸和湖泊等湿地广泛分布的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 macrophyte),是影响以上湿地类型甲烷排放的重要生物因子。芦苇湿地甲烷排放是甲烷产生、氧化和传输过程的最终结果,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①芦苇湿地中,芦苇是甲烷产生的底物的重要提供者;②芦苇为氧气的传输提供了内部通道,加速了甲烷的氧化;③植物体传输在芦苇湿地甲烷传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芦苇对甲烷的传输有对流传输和分子扩散传输2种传输方式。2种传输机制的选择与光强有关,光照充足时,以对流传输为主;低光照和夜间以分子扩散传输为主。比较而言,对流传输更为重要,其对甲烷排放量的贡献率占54%~87%;分子扩散传输仅占13%~46%;④芦苇湿地甲烷排放日动态与对流传输和分子扩散传输2种传输机制密切相关;甲烷排放的年季变化也较为显著,温暖、湿润的生长季甲烷排放较多,而低温的非生长季甲烷排放减少;⑤水位、温度和光照等是影响芦苇湿地甲烷排放量与变化规律的主要环境因子。表1,参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