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复方中药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观察



编号 zgly000040822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复方中药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观察

作者 王颜刚  吴燕群  苗志敏  闫胜利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母体文献 中国临床康复 

年卷期 2006,10(15)

页码 70-73

年份 2006 

分类号 R681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中药疗法  复方合剂  疾病模型  动物 

文摘内容 目的: 观察痛风合剂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分析该作用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 同时与治疗痛风疗效确切的秋水仙碱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实验于2003—07/2004—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随机区组法将大鼠均分为6组: 对照组, 模型组, 秋水仙碱组, 痛风合剂低、中、高剂量组, 每组8只。②普通饲料喂养1周后湫水仙碱组: 灌胃秋水仙碱乳悬液(秋水仙碱片, 西双版纳制药厂。批号: 031101; 将秋水仙碱片剂细研, 用8g/LCMC—Na配成终质量浓度为80mg/L的乳悬液)1mL/次, 2次/d; 痛风合剂低、中、高剂量组: 灌胃痛风合剂(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备提供, 主要成分为忍冬藤、虎杖、威灵仙、红花、怀牛膝, 实验过程中所用中药均一次性采购。各生药混匀加水煎煮2遍。取2次溶液混匀制成含生药0.408g/mL的药液, 置冰箱中保存备用)1.1, 2.3, 4.5mL/次, 2次/d; 对照组及模型组: 灌胃等量蒸馏水, 2次/d。连续7d。③造模前0, 7, 10d及造模后2d称体质量。于第1次用药后1h用缚线法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周径(取均值)。灌胃药物第4天(灌胃72h后), 将质量浓度为25g/L(0.2mL)的尿酸钠溶液注入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痛风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距小腿关节腔制备痈风模型。对照组大鼠关节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造模后1, 2, 4, 6, 24, 48, 72h用缚线法测取右侧距小腿关节同一部位周径(取均值)。以造模前后的距小腿关节周径差值作为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度。④造模后72h, 麻醉后心脏取血, 用CELL—DYN-1700细胞计数仪6h内进行白细胞计数。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严格按照试剂盒(Quantikine分装)说明书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p水平。⑥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结果: 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 实验开始及造模前各组均进行性增加, 但各组大鼠差异不明显(P〉0.05); 造模后2d秋水仙碱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痛风合剂低、中剂量组(P〈0.05), 对照组明显高于横型组和痛风合剂低剂量组(P〈0.05), 痛风合剂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比较, 差异不明显(P〉0.05)。②大鼠关节肿胀度: 造横后各组均有所增高, 且24h后达高峰, 其中以模型组最为明显。药物治疗后,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痛风合剂各剂量组下降幅度由低剂量至高剂量依次增加; 痛风合剂高剂量组于造模后72h下降最显著, 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秋水仙碱组造模后24h达高峰后亦进行性下降, 但缓解速率较慢。对照组无明显肿胀高峰, 呈持续进行性下降, 造模后48, 72h关节周径接近正常。③血浆白细胞计数: 模型组、痛风合剂各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且以模型组最为显著; 对照组、痛风合剂各剂量组、秋水仙碱组均高于模型组, 痛风合剂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④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 模型组及各用药组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以模型组和痛风合剂低、中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各药物干预组均低于模型组, 其以中药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较为明显(P〈0.05), 且中药高剂量组略低于秋水仙碱组。
结论: 中、高剂量痛风合剂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 且该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痛风合剂疗效稳定, 与秋水仙碱相当。痛风合剂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向炎症局部的聚集和痛风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实现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