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长白山森林景观历史重构的种源区划分及验证



编号 zgly000153275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长白山森林景观历史重构的种源区划分及验证

作者 周胜男  梁宇  贺红士  吴志伟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密苏里大学自然资源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6年12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18.5 

关键词 种源区  生物量  校验与验证  长白山  LANDIS PRO 7.0 

文摘内容 为了研究当前长白山森林植被分布和演替进程坡向差异形成的机理,重构了800年前长白山火山大喷发后的森林植被演替动态,强调种子传播在火山灰裸地上森林植被演替中的作用。火山喷发后,种源区是没有受到破坏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不考虑外界干扰的理想情况下,其森林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并为火山灰裸地上的植被恢复提供种子。本文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划分了长白山火山大喷发后的火山灰裸地的范围,并把火山灰裸地外围宽15 km的区域定义为种源区。为了论证种源区是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为火山灰裸地上的森林景观重构奠定基础,本文应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 PRO 7.0模拟种源区800年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和树种分布面积的动态变化,用森林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校验和验证。结果表明,种源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在阔叶红松林带和云冷杉林带以及整个景观水平上保持稳定波动状态。阔叶红松林带和云冷杉林带主要树种的模型初始化生物量以及景观水平上长期模拟的生物量在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范围内。拟合优度检验值珋e(%)、MAE(%)、RMSE(%)和ME均小于10,模型初始化生物量和长期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小。合理划分种源区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校验和验证,对种源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稳定性分析,有助于提高火山灰裸地上森林植被演替模拟的准确性,对正确解释当前长白山各坡向森林植被分布规律和演替进程的差异、预测未来长白山森林植被演替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