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编号 zgly000152941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作者 何跃军  吴春玉  何丙辉  丁贵杰  孙学广  高秀兵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母体文献 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 2016年05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S714.3 

关键词 喀斯特  植被恢复  丛枝菌根真菌  物种多样性 

文摘内容 选择贵州花江、织金、花溪3个典型喀斯特地段的不同恢复阶段(乔木、灌木和草本)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为研究对象,基于AMF孢子的形态鉴定,计算AMF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物种丰度、重要值、物种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喀斯特不同恢复阶段土壤AMF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采样地段共分离AMF菌种4目8科10属6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数量最大达35种,其次是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17种,巨孢囊霉属(Gigspora)、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及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不同采样地段各植被恢复阶段的优势种不同,所有样地中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具有最大的相对丰度、分离频度和重要值;AMF种分类水平上,花江样地不同恢复阶段AMF丰度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织金样地为灌木>草本>乔木,花溪样地为灌木>乔木>草本;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花江和织金多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花溪样地Shannon-Wineer指数则是灌木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阶段。研究表明,喀斯特土壤中因异质生境条件的差异AMF菌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