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齿突蟾属四个物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编号 zgly000070591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齿突蟾属四个物种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 曹燕  谢锋  江建平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母体文献 四川动物 

年卷期 2011,30(2)

页码 214-219,F0003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59.5 Q954.539 

关键词 齿突蟾属  皮肤  皮肤腺  钙化层  色素层  生态适应 

文摘内容 观察了齿突蟾属Scutiger2亚属、4物种[西藏齿突蟾S.(Scutiger)boulengeri、刺胸猫眼蟾S.(Aelu-rophryne)mammatus、木里猫眼蟾S.(A.)muliensis和胸腺猫眼蟾S.(A.)glandulatus]的体背、体腹皮肤及其腺体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 4个物种不同部位的皮肤虽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体背细胞层数比体腹少、表皮比体腹薄,但整体来说体背皮肤比体腹厚。皮肤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与真皮的相接处,并与表皮平行排列成一排,猫眼蟾亚属中皮肤毛细血管众多且凸入表皮,皮肤在呼吸中占有重要地位。真皮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疏松层中有大量腺体分布,包括粘液腺和颗粒腺两种。粘液腺周身分布,颗粒腺主要分布在体背部。色素细胞位于真皮浅层,呈不规则分支状或块状,体背色素层发达,体腹色素层也较发达,在齿突蟾属物种对低温、高海拔、强紫外辐射环境的生态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齿突蟾属4个物种的体背、体腹真皮疏松层里发现一种特殊物质,HE染色呈蓝色条带,看不出细胞结构,位于色素层的下方,初步认为是钙化层(lamina calcarea),是继三角枯叶蛙Megophrys nasuta中相似结构报道后,在角蟾科的又一类群中发现这一结构。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