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号 zgly000167980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王国鹏  肖波  李胜龙  孙福海  姚小萌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华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 2019年10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157.1 

关键词 链条法  藻结皮  藻-藓混生结皮  藓结皮  风沙土  黄绵土 

文摘内容 增加地表粗糙度是生物结皮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水文与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小流域,使用链条法测定了裸沙、物理结皮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藻、藻-藓混生、藓)的地表粗糙度,比较了不同地形(坡度和坡向)和土壤条件(土壤类型和含水量)下生物结皮地表粗糙度的差异,分析了生物结皮对地表粗糙度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地形因素和土壤属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裸沙相比,随着物理结皮、藻结皮以及藻-藓混生结皮的相继发育,地表粗糙度由0.67持续增加至16.76(F=194.31,P<0.01);各发育阶段中,藻-藓混生结皮的地表粗糙度最高,为无结皮土壤的25倍,但由藻-藓混生结皮发育至藓结皮后地表粗糙度骤减了52.7%(仍大于裸沙和物理结皮);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在10°~30°坡度范围内差异不显著,但在30°~40°坡度下其地表粗糙度显著增加(F=10.05,P<0.01),增加幅度达25.5%;且阳坡藓结皮的地表粗糙度显著高于阴坡(t=-5.70,P<0.01),为阴坡的1.3倍;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随含水量变化波动较为剧烈,任意含水量下黄绵土上发育的藓结皮的地表粗糙度均高于风沙土上发育的藓结皮(F=187.16,P<0.01),前者平均为后者的2.1倍;黄绵土上藓结皮的地表粗糙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98,P=0.04),而与其他土壤属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显著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其关键影响因素是生物结皮的发育阶段以及坡度和坡向。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