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研究



编号 zgly00007988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研究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 马晓飞  李艳红  杨爱霞  楚新正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母体文献 干旱区研究 

年卷期 2012,29(3)

页码 405-412

年份 2012 

分类号 S154.2 

关键词 湿地  人类活动  植物群落  鼠害  土壤酶活性  甘家湖 

文摘内容 通过对甘家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及人为和鼠类干扰下的4种酶活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①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芦苇群落〉胡杨群落〉梭梭群落〉羊草群落; 蛋白酶为羊草群落〉芦苇群落〉胡杨群落〉梭梭群落; 蔗糖酶为芦苇群落〉梭梭群落〉胡杨群落〉羊草群落; ②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的时间变化中, 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 最小值出现在5月或10月, 蔗糖酶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 然后逐渐降低, 到10月有所增加; ③在垂直变化上, 脲酶、蛋白酶在芦苇群落、梭梭群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蔗糖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呈现出由高到低再到高的变化; ④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全N、有机质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各个酶反应之间既有专一性, 又有关联性; ⑤与无人践踏区、无人开垦区和无人放牧区相比, 践踏区对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影响较大, 开垦区对各种酶活性都有影响, 且各种酶活性均增强, 以脲酶和过氧化氢酶表现显著; 放牧区对脲酶、蛋白酶影响较大。此外, 各影响区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均在8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峰值; ⑥与无鼠害区相比, 前者脲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含量均降低, 以脲酶表现最为显著, 且鼠害区在5-10月各种酶活性的增幅小于无鼠害区。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