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5194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种子形态和不同处理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学科分类
220.1050;树木生理学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母体文献
云南植物研究
年卷期
2007,29(3)
页码
351-354
年份
2007
分类号
Q945
关键词
云南蓝果树
极度濒危
种子形态
种子萌发
致濒原因
文摘内容
观察了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种子的形态,并初步研究了萌发基质、光照、人工破坏内果皮和pH梯度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带内果皮)平均大小为0.94cm×0.52cm×0.17cm(长×宽×厚),千粒重约234.3g,有萌发瓣;红土/腐殖土/泥炭土(v/v/v,1∶1∶1)为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萌发;人工破坏内果皮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对中国蓝果树(N.sinensis)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本文还对云南蓝果树的致濒原因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