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编号 zgly000165002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致死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作者 王凯  沈潮  曹鹏  宋立宁  于国庆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母体文献 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8年11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S791.253 

关键词 碳饥饿  植物器官  可溶性糖  淀粉  科尔沁沙地 

文摘内容 以2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对象,通过持续自然干旱处理,研究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40%、30%、20%和15%时幼苗叶片水势及不同器官(一年生叶、当年生叶、茎、粗根和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含量,分析沙地樟子松幼苗在干旱致死过程中各器官NSC的分配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40%下降到15%,幼苗叶片凌晨及正午水势无显著变化.当土壤含水量从田间持水量的60%下降到30%,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NSC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先下降后上升.从30%下降到20%,当年生叶、一年生叶、茎和细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而粗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和NSC含量减少.从20%下降到15%,当年生叶、一年生叶和茎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降低,粗根可溶性糖和NSC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细根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淀粉和NSC含量增加.沙地樟子松幼苗通过不断调整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变化以适应不同干旱环境,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30%后,幼苗可溶性糖和NSC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淀粉在粗根和细根中积累,幼苗可能因碳耗竭而死亡.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