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台湾海峡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夏季藻华演替的影响



编号 zgly000047402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台湾海峡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对夏季藻华演替的影响

作者 曾祥波  黄邦钦  陈纪新  洪华生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母体文献 海洋学报 

年卷期 2006,28(5)

页码 107-116

年份 2006 

分类号 Q959  Q949.2 

关键词 小型浮游动物  摄食率  生长率  藻华  台湾海峡 

文摘内容 于2004年8月1~6日对台湾海峡南部近岸的藻华过程进行了定点连续跟踪观测, 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小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死亡率, 同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 分析了浮游植物不同光合色素类群的生长率和摄食死亡率。结果表明, 观测期间处于藻华的消退期。8月1日时, 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和丰度分别为2.04μg/dm^3和2.99×10^5个/dm^3, 主要优势种为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8月6日时, 浮游植物生物量和丰度分别减为0.37μg/dm^3和1.54×10^4个/dm^3; 而蓝藻和甲藻的丰度和比例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所占的比重分别从1日的0.04%和0.85%增加到6日的9.59%和41.97%.小型浮游动物主要由无壳纤毛虫、砂壳纤毛虫、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rubrum)和异养甲藻等类群组成, 总丰度于8月2日达到最大值, 为3640个/dm3, 之后逐渐减少, 6日时, 仅为436个/dm^3.观测期间, 小型浮游动物在群落组成上虽一直以无壳纤毛虫和异养甲藻为主, 但在具体的类群结构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30μm以下的无壳纤毛虫和异养甲藻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而红色中缢虫、砂壳纤毛虫和大于50pm的无壳纤毛虫总体呈增加的趋势。观测期间, 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40~0.91d^-1, 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26~1.34d^-1, 摄食率和生长率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果还表明, 小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与叶绿素a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9), 对各光合色素类群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具有较高的摄食压力(分别为37.97%~82.24%和70.71%~281.33%), 是藻华消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 小型浮游动物对甲藻和蓝藻的避食行为, 可能是观测期间由“硅藻”水华向“硅藻-甲藻”水华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