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基于栅格的豫西山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64008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基于栅格的豫西山区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作者 张静静  朱文博  朱连奇  崔耀平  何莎莎  任涵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8年06期

年份 2018 

分类号 C924.2  F127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口和经济  土地利用  空间化  栅格  豫西山区 

文摘内容 地形起伏是约束山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山地平原过渡带其约束作用更为显著。以位于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的豫西山区为例,基于20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并提取地形起伏度;以1∶10万土地利用、乡镇人口和县域各产业数据为基础,建立人口和经济空间化模型,同时生成200 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和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基于栅格单元定量揭示了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并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豫西山区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58.6%的区域地形起伏度小于等于0.5个基准山体的高度(相对高差≤250 m);空间上呈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与海拔、坡度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与坡度的相关性更大。(2)被选作验证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与对应模拟值的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43和0.909,表明空间化结果能反映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实际状况。(3)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强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分别为0.911和0.874;豫西山区88.65%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5的地区,88.03%的生产总值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3的地区。相对人口分布,研究区的经济发展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的集聚态势更加明显。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