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区域地表本底特征与生态管控



编号 zgly000158419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区域地表本底特征与生态管控

作者 匡文慧  杨天荣  颜凤芹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地理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6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TU982.2  X321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不透水地表  京津冀城市群  生态保护策略 

文摘内容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对于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有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期遥感图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数据以及高精度城市地表信息等专题数据集,从雄安新区建设涉及的京津冀城市群区域背景和规划区覆盖范围两个层面揭示了新区建设的区域地表本底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与管控建议。结论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正呈现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下垫面不透水地表高密度连绵集聚式态势,城镇用地和城市不透水地表较2000年分别增长了1.27倍和1.43倍,且接近15%的子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不透水地表的严重影响。雄安新区建设涉及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以农田、乡镇及农村聚落和水域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其开发建设应围绕实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目标,适度控制人口、产业规模,建设宜居生态健康城市。规划初期,应将其纳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畴,参照国际低影响度开发模式,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当前下垫面特征,前期规划应考虑构建新区与保定、北京和天津城市之间的绿化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新区内建设用地不透水地表整体比例应控制在60%之内,核心区不超过70%。新区建设过程中需确立以水定城理念,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供排水方面充分考虑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