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评估



编号 zgly000156911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评估

作者 全为民  冯美  周振兴  吴祖立  唐峰华  王云龙  包小松  沈辉  成伟 

作者单位 农业部东海及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江苏海门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管理处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5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937 

关键词 生境  生物礁  生态系统工程  底栖动物  群落  熊本牡蛎 

文摘内容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是我国目前现存的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活体牡蛎礁,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及泥沙淤积等原因,该自然牡蛎礁面积不断缩小,影响着该牡蛎礁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管理。于2013—2014年开展了首期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恢复工程,基于生态监测结果评估该牡蛎礁恢复工程的生态效果。多层礁体上活体牡蛎丰度显著高于单层礁体(P<0.05);随着礁体的发育,恢复礁体上牡蛎丰度显著下降(P<0.05)。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在两个生活周期内(2013-09—2013-11,2014-03—2014-05)牡蛎均呈现快递的生长(Q=10.519,Q=6.527,P<0.05),而在越冬期内(2013-11—2014-03)牡蛎几乎停止了生长(Q=0.35,P>0.05)。随着礁体的发育,恢复牡蛎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度并没有增加,但其平均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均呈现显著性的增长(P<0.05);礁体构建后1a时恢复牡蛎礁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总密度和生物量均接近于自然牡蛎礁(P>0.05),但显著高于未恢复区(P<0.05);恢复牡蛎礁与自然牡蛎礁具有显著不同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ANOSIM,P=0.001)。研究结果表明该牡蛎礁恢复工程取得初步成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