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青岛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编号 zgly000163038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青岛崂山湾人工鱼礁区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作者 刘鸿雁  杨超杰  张沛东  李文涛  杨晓龙  张秀梅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16年08期

年份 2016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游泳动物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崂山湾 

文摘内容 基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青岛崂山湾人工鱼礁区的调查数据,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丰度/生物量曲线、等级聚类分析、SIMPER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对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捕获游泳动物61种,隶属34科,其中鱼类36种,甲壳类22种,头足类3种。优势种为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us otakii)、斑头鱼(H.agramm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其中日本蟳(26.91%)和许氏平鲉(26.74%)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礁区游泳动物的渔获量和渔获种类数均多于对照区,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值出现在5月,达到735.74±316.59 g·net–1·d–1。游泳动物群落组成的特征值上,7、8月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但鱼礁区和对照区无显著差异(P>0.05)。丰度/生物量曲线表明,5、6月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受干扰状态,11月和次年1月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聚类分析表明,除1月外,各月份不同区域的样方相似性都较高,5、6月三亩前礁区的相似性最高,达到86.21%。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