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分配



编号 zgly000147928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碳密度及其分配

作者 宋文艺  蔡慧颖  金光泽  李凤日  贾炜玮  崔晓阳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母体文献 植物研究 

年卷期 2014年05期

年份 2014 

分类号 S791.247 

关键词 红松人工林  黑龙江省  地区  碳密度  分配比例 

文摘内容 森林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是探究森林碳循环和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的方法测定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小兴安岭南坡、张广才岭东坡、张广才岭西坡和完达山)红松人工幼龄林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植被碳库、碎屑碳库差异显著,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密度差异不显著,分别在35.95~76.36、3.52~11.34、101.96~173.37和154.54~256.78 tC·hm-2波动;各组分分配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18.78%~30.34%、1.79%~5.24%和65.58%~79.43%。(2)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除树叶)碳密度及其分配均差异显著,干、枝、叶和根的碳密度分别在22.47~47.11、2.30~12.31、2.90~5.80和7.02~17.16 tC·hm-2波动,各器官分配比例在51.98%~64.80%、6.68%~17.19%、6.55%~8.34%和20.23%~22.55%。(3)不同地区红松人工林根冠比(R/S)、土壤碳密度(含碎屑层碳密度)与植被碳密度比(SC/VC)均差异显著,各地区比值范围分别为0.26~0.29和2.31~4.69。(4)胸高断面积与乔木层碳密度、植被碳库和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能够很好地反映其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