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土壤与植物养分季节变化



编号 zgly000069190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白榆/刺槐互作条件下土壤与植物养分季节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 秦娟  上官周平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1,20(3)

页码 429-434

年份 2011 

分类号 S725.2 

关键词 白榆  刺槐  互作  土壤  植物  养分 

文摘内容 采用盆栽试验对白榆(Ulmus pumila)单作(BB)、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单作(CC)及白榆/刺槐(U.pumila-R.pseudocacia.)互作(BC)(3种互作方式: 根系不分隔(N)、根系用尼龙网(L)分隔和根系用塑料膜(P)分隔)及两种施肥方式(施肥处理(F)和不施肥处理(N))下土壤pH值、土壤养分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pH值从5—9月呈增加趋势,互作中根系不分隔处理和根系用尼龙网分隔处理降低土壤的pH值效果较明显;各处理w(土壤有机质)在7月份较高,其中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在3种互作方式中,w(土壤有机质)大小顺序为: 根系不分隔〉根系用尼龙网分隔〉根系用塑料模分隔;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处理土壤销态氮含量呈降低趋势。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内,w(NH4+-N)占绝大部分,w(NO3--N)极少,由此说明在白榆、刺槐整个生长期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NH4+-N。不同处理白榆、刺槐植株的N、P养分吸收总量从5月到9月呈现不断增加趋势,至9月达到最大。互作植物N、P养分吸收总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单作,但不同互作方式对N、P养分吸收总量的变化不同。在3种互作方式中,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植株N、P养分吸收总量的最优互作方式为根系不分隔施肥处理(BCNF)。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