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288451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6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的物种多样性与结构特征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成都610041
成都610041
北京100093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4年05期
年份
2004
分类号
Q948
关键词
苔藓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人工林
层片结构
生态恢复
文摘内容
为了评估人工林苔藓植物发育状况 ,同时为人工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采用样地取样方法 ,调查分析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 6种人工幼龄针叶林 (川西云杉 (Piceabalfouriana)林、日本落叶松 (Larixkaempferi)林、油松 (Pi nustabulaeformis)林、华山松 (Pinusarmandii)林、油松_华山松混交林和川西云杉_华山松混交林 )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层片物种组成、多样性以及结构特征及其异同。 6种人工林下共发现了 19种苔藓 ,各林下组成数量在 7~ 13种。除云杉林外 ,纯林下苔藓种数均小于或者等于混交林下 ;6种人工林下地表苔藓植物平均盖度、平均密度、平均厚度分别在 0 .4 1%± 1.4 9%~ 17.79%± 1.6 7%、(2 7.99± 36 7.95 )~ (380 7.11± 4 12 .90 )株·m-2 和 (1.80± 1.5 1)~ (19.89±1.6 9)mm之间。无论是多样性指数 ,还是结构参数 ,均以川西云杉林最高 ,而华山松林最低。总体说来 ,岷江上游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组成物种较少、物种多样性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 )低、Simpson指数高、结构参数 (密度、盖度、厚度 )较小 ,说明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组成单一、结构相当简单 ,发育不良。综合分析表明 ,具有相对较低林冠郁闭度与林木密度的云杉林是 6类人工林中恢复状况相对最好的类型 ,暗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