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12185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的寄生过程和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
陈果
简恒
任惠芳
罗良文
周三旺
张自亮
雷书芳
陈宾卿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河南省上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省新蔡县植保站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省上蔡县政治协商委员会 北京 100081
北京 100081
上蔡 463800
新蔡 463500
驻马店 463000
母体文献
武夷科学
年卷期
1992年00期
年份
1992
关键词
索科线虫
中华卵索线虫
粘虫
寄生过程
自然控制
文摘内容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上蔡县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粘虫幼虫感染中华卵索线虫的途径是通过感染期线虫钻入体内,而非通过吞食线虫卵。其感染方式是粘虫幼虫潜土时被线虫感染;尚无试验结果表明中华卵索线虫感染期幼虫能爬上植株去寻找宿主。在18—20℃和22—27℃室温下,线虫幼虫在宿主体腔内营寄生生活8—14d后钻出体外,宿主就死亡。线虫寄生率等于宿主死亡率。被寄生的粘虫幼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表现在三方面:(1)能常年有效地降低一代粘虫的种群数量。在15年中58%的调查点,该线虫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2)粘虫幼虫被寄生后,食叶量显著减少,一般在5—6龄暴食期前死去,减轻了对农作物的为害。(3)有效降低一代粘虫的种群数量以后,也就降低了二代粘虫常发区的迁入虫源基数。在同年同地的不同田块中,4月份经过越冬的线虫不同密度,是影响5月份对粘虫寄生率差异的主要因子。在同一地点的不同年份,影响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是当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降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