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幼苗对人工水分干扰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编号 zgly000145935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幼苗对人工水分干扰的形态及生理响应

作者 马晓东  王明慧  李卫红  邢旭明  张瑞群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3年19期

年份 2013 

分类号 S793.5 

关键词 地表灌溉  侧渗分层灌溉  水势  光化学量子产量  塔里木河下游 

文摘内容 在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人工生态输水的大背景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作为当地优势物种,其更新恢复研究对下游荒漠河岸林的恢复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多枝柽柳幼苗形态、水分和光合生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响应,分析不同人工水分干扰模式对柽柳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设计了侧渗分层(LSI)和地表灌溉(AGI)两种给水方式,以及高灌(W1,50L/株)、中灌(W2,25 L/株)、低灌(W3,12.5 L/株)3个给水水平,并在整个生长季定期监测幼苗的形态参数变化、生物量、水势和光合速率。结果显示:(1)侧渗分层灌溉方式对幼苗基径、株高、冠幅以及前期生长速率都有促进作用;(2)在侧渗分层灌溉高灌下,幼苗地下及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地表灌溉(P<0.05),且地表灌溉下根冠比(R/S:Root shoot ratio)明显高于侧渗分层灌溉;(3)侧渗分层灌溉下,幼苗茎水势高于地表漫灌,且在中灌和低灌下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侧渗分层灌溉下幼苗的水分吸收效率更高;(4)在侧渗分层高灌及中灌下,实际光化学光量子产量值高于地表灌溉处理,并在高灌时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侧渗分层灌溉方式对多枝柽柳幼苗早期生长及水分和光合生理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