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04323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白翅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适期
作者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母体文献
昆虫学报
年卷期
1982年02期
年份
1982
关键词
白翅叶蝉
防治适期
秧田
雌虫
早稻
成熟卵
越冬成虫
生物学特性
东阳县
怀卵
文摘内容
白翅叶蝉(Thaia subrufa Motschulsky)在浙江省东阳县,一年大部发生二代。第一、二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盛发于早稻和双季晚稻,第二代成虫大部分越冬,少数早发的才能发生第三代。第一、二和三代卵历期分别为17—19、11—12和15一19天,若虫历期分别为19、16和24天。成虫4℃开始活动,10℃开始取食,15℃开始羽化和产卵。卵开始发育温度在20℃左右。成虫无孤雌生殖现象,产卵前期在第一、二代分别为23和17天,越冬成虫则长达6—8月之久。每雌产卵量以越冬代最高,以后各代急剧下降。越冬后成虫在4月下旬几乎全部集中于早、中稻秧田,产卵盛期在5月即早稻本田分蘗期。繁殖寄主仅限于水稻。 因白翅叶蝉具有这些生物学特性,所以防治适期为早季秧田。1964—1965年在东阳县早季秧田大面积防治结果,可减低早、中稻本田虫口90%以上,且能压低双季晚稻田的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