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编号 zgly000070678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2008年南方低温对我国红树植物的破坏作用

学科分类 220.20;森林培育学

作者 陈鹭真  王文卿  张宜辉  黄丽  赵春磊  杨盛昌  杨志伟  陈粤超  徐华林  钟才荣  苏博  方柏州  陈乃明  曾传志  林光辉 

作者单位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母体文献 植物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0(2)

页码 186-194

年份 2010 

分类号 Q949.761.7 S899.9 

关键词 寒害  气候变化  抗寒  极端气温  红树植物 

文摘内容 2008年初, 我国南方19个省经历了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气候对华南沿海各省的红树林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2008年3月, 在我国南方各省红树林区的10个代表性地点, 对这次寒害造成的红树植物伤害程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 冬季低温对红树林的影响极为显著, 特别是在低纬度的海南、广西和广东湛江, 由于极端低温正值夜间退潮, 对红树林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纬度较高的福建, 本地红树种类秋茄(Kandelia obovam)、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及引种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 由于长期适应于冬季较低的气温或在种植前经过抗寒锻炼, 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各地主要红树植物中, 广布种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最为耐寒, 其耐寒性均大于红树科的木榄、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 抗寒能力最低, 因此, 即使在其原产地海南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寒害, 在纬度更高的引种地出现大面积受害甚至全部死亡, 而从孟加拉国引种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却显示出一定的抗寒能力。同一地点的红树植物幼苗的抗寒能力低于大树。此次寒害也造成了苗圃场的种苗大量死亡, 成熟的植株提前落花落果, 这势必会影响后继一两年内红树林的自然更新和人工造林。因此, 在未来红树林造林或人工引种中, 一定要考虑到红树植物的抗寒能力。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