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4 17:01:47 星期六

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编号 zgly0001409573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作者 彭欣  谢起浪  陈少波黄晓林  仇建标  仲伟  关万春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温州医学院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年04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58.8 

关键词 乐清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优势度  人类活动 

文摘内容       于2006年9月和2007年5月对乐清湾5条潮间带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3种,其中软体动物40种,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4种,棘皮动物9种,其它动物15种。从季节来看,物种数秋季(81种)高于春季(68种),但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春季(分别为(91.90±59.14)g/m2和(1541±1261.41)个/m2)明显高于秋季(29.20±22.20)g/m2和(201±52.97)个/m2);春季以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Reeve)]幼体、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Benson)]、婆罗囊螺[Retusa(Coelophysis)boenensis(A.Adams)]、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 H.et A.Adams]为主要优势种,而秋季以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彩虹明樱蛤、淡水泥蟹[Ilyoplax tansuiensis Sakai]、巢沙蚕[Diopatra neapolitana DelleChiaje]为主要优势种,说明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各断面的Shannon-Winner指数(H’)为2.34-3.31,平均为2.85±0.35;Margalef’s species richness指数(d)为3.02-6.42,平均为4.29±1.10;Pielou’s evenness指数(J’)为0.46—0.73,平均为0.62±0.09。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群落结构已受到中度干扰,稳定性差。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向次生型群落转化,原因可能与过度采捕、生境恶化、海岸工程以及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