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编号 zgly000156542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川西亚高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作者 刘顺  罗达  刘千里  张利  杨洪国  史作民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阿坝州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7年04期

年份 2017 

分类号 S718.55 

关键词 碳氮储量  分配  原始林  恢复林分  川西亚高山 

文摘内容 森林采伐和恢复是影响森林碳氮储量的重要因素。以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原始林、粗枝云杉阔叶林、天然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611.18、252.31、363.07 tC/hm~2和239.06 tC/hm~2;氮储量分别为16.44、12.11、15.48 tN/hm~2和8.92 tN/hm~2。恢复林分与原始林碳储量在土壤—植被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而氮储量未发生变化。岷江冷杉原始林以植被碳储量为主,恢复林分以土壤为主,氮储量均以土壤为主。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56.65%、17.63%、13.57%和22.05%,土壤层(0—80 cm)分别占32.03%、69.87%、76.20%和72.12%;土壤层氮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76.80%—92.58%。植物残体碳氮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储量的4.40%—9.83%和2.94%—7.08%,林下植被所占比例最小。空间格局上,岷江冷杉原始林植被部分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应进行保护。3种恢复林分具有较高的碳汇潜力,且地上/地下碳储量较低,表明其碳汇潜力尤其表现在地上部分。天然次生林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较高。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