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91018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黄土高原植被-降水关系的临界现象及其在植被建设中的意义
学科分类 220.1050;树木生理学
作者 许炯心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5,25(6)
页码 1233-1239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45.17 Q948
关键词 植被 降水 植被恢复 临界条件 黄土高原
文摘内容 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正在我国兴起, 如何进行科学的植被配置规划, 是一个急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自然植被初级生产力(NPP)表征潜在的即最大可能的植被条件, 并与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分布以及植被构成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 查明了降水条件对森林覆盖率和NPP的影响及其临界条件。研究表明, 以NPP表征的天然植被特征值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带性。NPP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中存在着两个临界点, 分别代表着植被类型的变化, Pm=250mm可视为荒漠与草原植被之间的临界点, 而Pm=480mm则为草原(森林草原)与森林(落叶阔叶林)之间的临界点。尽管次生的人工植被受人为因素的控制, 由于存在着自然稀疏化过程, 将使人工林地最终达到某种与水分承载能力相一致的平衡状态, 自然条件如年降水仍然是决定其覆盖度的重要因素。在森林覆盖率与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中表现出一个临界点。当Pm<480mm时。森林覆盖率很低, 且随年降水的增大而增大的速率很慢; 当Pm>480mm时, 森林覆盖率随年降水量而急剧增大。人为建造的水土保持植被, 是一个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 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它通过自我调节而趋向于达到某种平衡, 建立一定的群落结构甚至于趋向于某种顶极群落, 从而实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组成的最优组合。从这一原理出发, 提出了一个基于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来确定使乔木面积在乔木、灌木、草本总面积中的最优或较优的比例, 得出了具体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