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五台山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与构建机制



编号 zgly00017171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五台山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与构建机制

作者 罗正明  刘晋仙  暴家兵  王雪  吴强  柴宝峰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0年19期

年份 2020 

分类号 S154.3 

关键词 真菌群落  多样性  海拔分布格局  构建机制  五台山 

文摘内容 生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领域。尽管微生物驱动着地球上许多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但与大型生物体相比,对微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知之甚少。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分析了五台山亚高山生态系统(海拔2000—3058 m范围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壶菌门(Chytridimycota)为主要的优势菌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pH、植物丰富度、总碳含量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局域海拔尺度上,土壤真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α和β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方差分解分析(VPA)和偏Mantel分析表明土壤真菌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因子和空间变量都起作用,并且环境因子占绝对的优势。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Bray-Curtis距离与海拔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环境选择是亚高山土壤真菌海拔分布格局的决定因素。总之,五台山亚高山沿海拔梯度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驱动,但确定性过程占主导地位。土壤pH、植物丰富度、总碳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