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环境控制



编号 zgly000041043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中国古典园林的声环境控制

作者 袁晓梅  吴硕贤 

母体文献 古建园林技术 

年卷期 2006,(3)

页码 21-24

年份 2006 

分类号 TU-098.4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环境控制  物理实验室  中华民族  空气传播  中国人  声反射  吸音 

文摘内容 “在历史上,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声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有许多领先的发明和发现”。早在东汉时期, 古代中国人就已认识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原理, 利用丝绸等织物的吸音功能, 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实验室——“缇室”;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琴辩》中曾记述“弹琴之室, 宜实不宜虚, 最宜重楼之下, 盖上有楼板, 则声不散”, 表明当时的“琴室”设计已经对声反射作用有所利用。到了明代, 宋应星更明确论述了声波的概念: “气本浑沦之物, ……冲之有声焉, 飞矢是也; ……振之有声焉, 弹弦是也。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