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潜在生态廊道识别及人类活动干扰评估



编号 zgly000174672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厦门湾中华白海豚潜在生态廊道识别及人类活动干扰评估

作者 何思璇  张典  吴福星  王先艳  胡文佳  梁姗姗  杜建国  俞炜炜  陈彬 

作者单位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汕头大学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22,42(21)

页码 8555-8567

年份 2022 

分类号 TU9 

关键词 海洋生态连通性  海洋生态廊道  中华白海豚  物种分布模型  厦门湾 

文摘内容 生态廊道具有维持或恢复生态连通性的功能,对于连接生物栖息地、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生态廊道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而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水体广泛连通、缺乏直观的景观斑块等特点,导致海洋生态廊道的研究成为长期以来的科学难题。以栖息地位于厦门湾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为对象,尝试基于物种分布模型和最小成本路径分析法建立海洋生态廊道的识别方法。研究采用物种分布模型识别厦门湾内中华白海豚的适宜生境分布区和节点,并利用模型产出的生境适宜性结果生成海洋中的阻力表面,模拟计算节点与节点间在阻力表面上的最小成本路径,从而生成物种扩散网络。研究结果显示,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主要受到航道距离、到岸线距离和叶绿素浓度三项因素的影响,主要适宜生境位于西海域至九龙江口和大嶝海域。潜在的核心生态廊道面积93.19km^(2),次级生态廊道面积170.41km^(2),九龙江口-鼓浪屿南侧-黄厝-大小嶝岛沿线可能是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的主要迁移路线。在此基础上,从用海空间重叠和桥梁影响两方面开展了人类活动对廊道的干扰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和航运活动可能是中华白海豚生态廊道的主要影响来源,其中核心廊道受旅游活动影响更大,次级廊道受航运活动的影响更大。此外,厦门岛北部的桥梁亦可能会影响中华白海豚生态廊道的连通性。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海洋生态廊道的空间定量化识别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厦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保护区的空间规划等领域提供新的科学工具。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