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



编号 zgly0000394539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响应

学科分类 220.99;林学其他学科

作者 朱万泽  蔡小虎  何飞  王金锡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6,14(1)

页码 1-12

年份 2006 

分类号 S792.03  S718.54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物种均匀度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邛崃山脉 

文摘内容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探讨了位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崇州市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和邛崃市天台山同家森林公园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响应。结果表明: (1)在5—350年的植被恢复中, 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以恢复到100年时群落的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最高, 分别为130种和21.49; 植被恢复的前50年乔木层物种增加较快; 50—100年期间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增加较快。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均表现出抛物线函数变化趋势: Y=y0+at+bt^2+ct^3。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 卵叶钓樟(Lindera limprichitii)和润楠(Machilus pingii)生态位较宽, 可作为该地区植被人工恢复造林的供选树种。(2)群落的Simpson指数以植被恢复30-50年期间较高, Shannon—Wiener指数以30-100年林龄阶段较高。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变异系数较大, 而灌木层相对较小且对植被恢复物种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因此在天然次生林恢复中, 应加强对群落灌木层的保护。(3)植被恢复中, 物种均匀度指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 以植被恢复后期群落均匀度较大, 350年林龄群落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分别为2.0834,D2.4177; (4)随着演替的进行, 各阶段群落之间Whittaker指数呈波动性增加, 而Screnson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四川盆地西缘湿性常绿阔叶林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恢复到顶极群落至少需要300年以上的时间, 但该区域群落具有较强的恢复力, 显示自然恢复是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恢复和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