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毛竹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ATP酶的超微定位



编号 zgly0000711385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毛竹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ATP酶的超微定位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作者 于芬  丁雨龙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母体文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 2011,33(2)

页码 300-305

年份 2011 

分类号 Q944.64 Q946.5 

关键词 竹秆  长细胞  短细胞  ATP酶  分化  生理功能 

文摘内容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的ATP酶进行细胞化学定位。竹秆基本组织细胞分化早期,细胞具有较高的ATP酶活性,细胞核、质膜、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膜系统上都具有ATP酶活性。随着基本组织的分化和发育,长细胞液泡膜上的ATP酶活性增强,而短细胞液泡膜上ATP酶活性相对较弱;至初生壁发育后期,质膜上的ATP酶活性升高;次生壁发育期,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显著增强,而长细胞的相对较弱;细胞核、质膜、线粒体、胞间连丝、内质网、质体膜、运输小泡膜以及细胞质内和胞间隙都具有ATP酶活性,在次生壁发育期液泡膜上已观察不到ATP酶反应物。长细胞质膜ATP酶活性从第4年开始降低,短细胞质膜的ATP酶活性始终很高,且无论生长期还是休眠期,短细胞一直保持旺盛的物质主动吸收和活跃的新陈代谢过程。同时短细胞内大量的运输小泡,具有的ATP酶活性,以及胞间连丝沉积有大量的ATP酶反应物,都表明短细胞与周围细胞间频繁、活跃的物质交流。短细胞不仅在物质运输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竹秆继续成熟的过程中可能参与长细胞次生壁的形成。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