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0370407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四川黄龙沟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母体文献 生物多样性
年卷期 2005,13(3)
页码 255-261
年份 2005
分类号 Q959.7 S682.31
关键词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四川 黄龙寺自然保护区 保护策略 植物种类 植物生长 保护措施 针阔混交林 气候条件 植物保护 综合调查 植物分布 黄花杓兰 分布组成 草本群落 旅游活动 人为活动 植物资源 研究结果 科学数据 透光性 种类数
文摘内容 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中国兰科植物具有附生与地生种类数目大致相同的特点, 同时是世界上地生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因此, 地生兰科植物的保护是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的重要内容, 而确定多样性中心对制定就地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四川黄龙寺自然保护区内的黄龙沟长仅3.5km, 海拔为3100-3569m。通过对沟内兰科植物种类、生境、居群状况以及繁殖情况等的综合调查, 我们发现该地共有兰科植物19属30种。这些兰科植物生长于明显不同的两类生境: 一是林分稀疏、透光性好的疏林或灌木丛, 通常有钙华滩流贯穿其中, 有20种兰科植物生长; 二是林分较密、透光性差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 无水流, 只有10种兰科植物分布, 包括黄龙沟内仅有的4种腐生兰。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avum)、西藏杓兰(C.tibeticum)、无苞杓兰(C.bardolphianum)、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二叶红门兰(O.diantha)及少花虾脊兰(Calanthe delavayil)等3属6个种, 以其极高的数量及成片的分布组成黄龙沟兰科植物的主体。它们在种下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 而且花期存在重叠与交替现象。如此多的地生兰聚集在一条狭窄的沟内, 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草本群落, 这种现象无疑是十分罕见的。可以说黄龙沟是我国地生兰多样性中心之一。考虑到人为活动(旅游活动)的影响, 黄龙沟内丰富而宝贵的兰科植物资源迫切需要制定出一个全面的保护策略以及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保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制定黄龙沟兰科植物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措施, 以及对黄龙沟内兰科植物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