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斑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编号 zgly0001409632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斑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作者 汪洋  王刚  杜瑛琪  陈绮铭  谷艳芳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大学生态科学和技术研究所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11年20期

年份 2011 

分类号 S181 

关键词 边缘效应  节肢动物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 

文摘内容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节肢动物科级水平上不同年份间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防护林不同模式间个体数(df=2,F=59.48,P<0.001)和类群数(df=2,F=15.44,P<0.001)差异均显著。3种防护林中以杨树林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S杨树林(9.65)>S杨槐混交林(8.78)>S槐树林(7.47);生物多样性指数H’杨树林(1.78)>H’杨槐混交林(1.65)>H’槐树林(1.46),其中杨树与槐树林的S和H’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杨槐混交林,林地边缘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较高。节肢动物类群组成表现为林地边缘的偶见种和农田种多于林内。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向林内40m显著下降;而杨槐混交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距离为40m,杨槐混交林距离为20m。单一树种农田防护林斑块不小于80m宽,混交林斑块不小于40m宽,可以保护林内物种生存,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