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zgly00017313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松材线虫对长白落叶松的致病性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望江县林业局
母体文献
林业科学
年卷期
2020,56(11)
页码
108-115
年份
2020
分类号
S763.11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长白落叶松
致病性
人工接种
发病率
文摘内容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对长白落叶松的致病性,致病过程中的迁移运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为松材线虫对长白落叶松的致病机制研究及长白落叶松的松材线虫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盆栽长白落叶松幼苗为研究对象,人工接种辽宁清原株系(QH-1)、江苏南京株系(NM-1)与重庆株系(CM-1)松材线虫,每株接种2000条,分别于接种1、2、4、7、10、15与25天后在落叶松幼苗接种点上下进行等距(1.5 cm)茎段截取与茎段横截面病害观察,计数不同截取茎段线虫,统计分析不同株系松材线虫在落叶松幼苗内的移动能力,同时接种后1-7天分别对接种幼苗叶片取样,用于SOD活性变化分析。接种35天后统计接种幼苗发病率与再分离线虫数量,结合不同株系松材线虫的移动能力与接种幼苗SOD活性变化,分析不同株系松材线虫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的致病性。【结果】QH-1、NM-1与CM-1均能导致2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萎蔫,但接种QH-1的幼苗首次发病时间比NM-1和CM-1早5天。接种35天后,QH-1、NM-1和CM-1接种的长白落叶松幼苗的发病率分别为100%、70%和60%,感病指数分别为100、43.3与40。接种QH-1、NM-1和CM-1后的萎蔫幼苗中均可分离到松材线虫,平均每株线虫量分别为(23457±2862)条、(14090±2190)条与(15857±2079)条,差异显著(P《0.01)。QH-1、NM-1和CM-1接种长白落叶松后移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QH-1移动能力强于NM-1与CM-1。QH-1、NM-1和CM-1接种长白落叶松幼苗后SOD活性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QH-1处理组SOD活性上升幅度与下降幅度大于NM-1和CM-1处理组。横截面观察结果表明,在长白落叶松幼苗在接种QH-1、NM-1和CM-1后,QH-1对长白落叶松的破坏程度最重。【结论】辽宁清原、江苏南京与重庆株系松材线虫对2年生长白落叶松幼苗均具有致病性,其中辽宁清原株系松材线虫对长白落叶松幼苗致病性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