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观察及ITS分子鉴定



编号 zgly0001691414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入侵植物黄顶菊的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观察及ITS分子鉴定

作者 陈曦  李新臣  宋小玲  强胜  戴伟民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母体文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卷期 2019年03期

年份 2019 

分类号 S45 

关键词 黄顶菊  植物学性状  种子传播特性  ITS序列  系统关系 

文摘内容 以天津的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inn.) Kuntze]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性状和种子传播特性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基于ITS序列构建黄顶菊与菊科(Asteraceae)其他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观察结果表明:黄顶菊株高0.3~2.0 m、茎直径1.62~5.45 mm,根系发达;每个头状花序包含小花1~20朵,其中,舌状花1朵、管状花0~19朵;成熟种子黑色、披针状、扁平、无冠毛,种皮具10棱痕。黄顶菊单株有小花8 302朵、饱满种子6 698粒,结实率为80.7%;种子千粒质量0.224 0 g,种子萌发势和萌发率分别为86.0%和98.6%。黄顶菊种子的水平漂移距离随风速增大(0.7~3.5 m·s-1)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其中,在3.5 m·s-1风速(相当于自然界中三级风)下,种子的水平漂移距离最大(60.54 cm)。在静止和搅拌条件下分别浸泡6~36 h,漂浮种子数存在明显差异;在搅拌条件下,随搅拌次数和浸泡时间的增加,漂浮种子数逐渐减少,浸泡36 h(6次搅拌)后已无漂浮种子;而在静止状态下,浸泡36 h后仍无种子下沉,漂浮种子数保持恒定。ITS片段扩增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黄顶菊ITS片段长度为682 bp,含有变异位点310个、简约信息位点284个、保守位点242个和自裔位点26个,T(U)、C、A和G碱基数量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6%、23.6%、24.0%和25.8%,且供试黄顶菊与原产地(南美洲)黄顶菊的ITS序列完全一致;在NJ系统进化树上,供试黄顶菊与原产地黄顶菊的遗传距离最近,而与其他4种供试菊科植物以及黄顶菊属(Flaveria Jussieu)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结实率较高、单株种子数多,种子萌发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随风和随水流传播的能力;供试黄顶菊的株高和头状花序所包含的管状花数均高于原产地,与其生境适应性有关。依据观察结果,对黄顶菊的防除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