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关中旱地绿肥发展前途的初步探讨



编号 zgly000101532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关中旱地绿肥发展前途的初步探讨

作者 张学上 

作者单位 陕西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母体文献 土壤学报 

年卷期 1963年04期

年份 1963 

关键词 草木樨  翻压  年雨量  作物布局  套播  土壤水分  土壤湿度  解冻水  冷凉  蓄墒 

文摘内容 我国绿肥多分布于高温多湿的长江流域,陕西绿肥亦多集中于秦岭以南。半干旱的关中地区是否有发展绿肥的可能性?在农业工作者中认识极不一致,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关中年降雨量在500—700毫米之间,夏闲期(6—9月)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对绿肥的生长、翻压和分解十分有利。但由于降雨量在地区上的分布不均,且年雨量变化大,特别是春旱较严重,对旱地绿肥播种、生长、翻压却又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从关中豆科绿肥的种类来衡量,夏播绿肥,如绿豆、黑豆、小豆等,和夏末秋初播种的毛苕,其播种、生长及翻压期均在雨季或雨季后的湿润气候条件下,栽培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草木樨系春季套播于麦田,与主要作物还有着较复杂的关系,且生长期长,经春、夏、秋三个季节,而春旱是播种、出苗和保苗的主要威胁。解决草木樨出苗和保苗的主要措施是,冬季播种或早春解冻初期播下,借助于解冻水分把苗出好。早春不但土壤湿度高,且小麦荫蔽不大,有利于出苗和根系的发育。只要根系发育良好,草木樨耐旱力强,保苗问题可以获得解决。7、8、9月为关中雨季,也是草木樨生长和翻压有利的季节。只要掌握在7月底到8月上旬进行翻压,对绿肥的分解及土壤蓄墒均无不良影响,在一般正常气候的条件下,关中旱地发展草木樨绿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关中降雨、气温及作物布局来考虑,秦岭以北、渭河以南和省西平原区,年雨量在600—700毫米之间,且分布较均匀,为多种绿肥发展的有利地区。省西北山沼山丘陵区及渭北高原区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但气候冷凉,适于发展夏播短期绿肥及毛苕绿肥。省中、省东旱塬区,年雨量为500毫米左右,夏秋雨季常错前推后,变化较大,夏播绿肥及草木樨的栽培均有较大的风险,但总雨量能满足毛苕的需要,发展棉田绿肥毛苕有较大的希望。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