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中文期刊论文

热带次生林、旱稻种植地和火烧迹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编号 zgly0000303920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文献题名 热带次生林、旱稻种植地和火烧迹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学科分类 220.1040;森林土壤学

作者 杨效东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母体文献 生态学报 

年卷期 2003,23(5)

页码 883-891

年份 2003 

分类号 S154.5  S714.3 

关键词 热带次生林  旱稻种植地  火烧迹地  土壤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文摘内容 通过模拟刀耕火种过程, 对刀耕火种前后的次生林、旱稻地(第2年)和火烧迹地(火烧后直接撂荒地第2年)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3块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相同。均为蜱螨目、膜翅目和弹尾目。但不同生境样地中各优势类群所占群落总数的比例不同。并且3样地常见和稀有类群的组成差异较大; 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瓜多样性指数表: 现为次生林高于其它2块样地。而旱稻地和火烧迹地则无较大差异, 但一些类群在旱稻地、火烧迹地的数量分布与次生林具有差异, 且在土壤层的表现较为突出; 3块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具有较好相似性。其中旱稻地与火烧迹地达到极相似水平(D、Ds>0.9)。3种不同类型生境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在类群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总体呈现出雨量少的干季或雨季初末期高于雨量最大的雨季中期, 与当地降雨量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 同时各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因生境条件不同及人为活动干扰强弱而形成各自的季节消长特点。研究表明刀耕火种后的旱稻种植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恢复和发展在一定限制条件: (面积、周围次生林和坡度)下无破坏性影响。但植被改变、农事活动等对直接撂荒地和旱稻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季节消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